迎盛利用 SolidWorks 建立完整的板金展開圖與組裝模擬,並在開發初期即預測干涉與可製造性問題,縮短開發時程、降低錯誤風險,確保從設計到生產的每一環節都能無縫銜接。
想把一件事情做好,溝通往往是過程中最大的學問。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,都可能因為想法不同出現分歧,更何況是產業完全不同,又從未合作過的廠商夥伴呢?因此本篇文章,迎盛想分享,我們平時如何與客戶溝通、如何催生出從來沒做過的工件,又如何凝聚雙方的共識?
未來我們若有緣與您合作,期待這些內容能對您產生莫大幫助!
要生產前所未有的新產品,雙方如何溝通?
板金世界無遠弗屆,在各行各業都能看到板金的痕跡,只是材質、工法和用途有所不同而已,也因為設計不同領域的深奧專業知識,需要了解的不只是板金的技術而已,還需要對應產業的經驗與數據,所以板金廠通常不會進行原創設計,只會採用客戶提供的圖面進行溝通、按圖施工、完全按照客戶的圖面的指示生產。
圖面溝通:有圖有真相,一切看圖再執行
迎盛設計團隊以多種圖面格式與客戶溝通,從需求確認、3D到最終報價,確保製造精度與品質一致。
然而有時候會因為使用的軟體或繪圖的習慣,造成溝通上的阻礙。
迎盛主要的繪圖軟體為Solidworks,也定期請Solidworks的專家老師到廠內授課,讓相關同仁進修。但為了便於溝通,我們在索取圖面時,會盡量迎合客戶的習慣,接受包含DWF、DWG、DXF、EDRW、IGES、PDF、SLDASM、SLDDRW、SLDPRT、STEP / STP等多種格式的檔案。由於不同格式轉檔出來的結果特徵,多少會有落差,所以我們還必須針對這些差距,和客戶進行討論。
迎盛會根據製程中需要的資訊,回推客戶檔案是否資訊齊全,開發團隊也會根據過往經驗,在知道客戶要做什麼產品時,主動詢問是否需要開孔、補強等等。
如果遇到資訊遺漏,會主動用e-mail和客戶確認,也順便取得書面資料,並留存通訊紀錄,以免日後有爭議時各說各話。
有些較細心的客戶,會提供口述、文字、照片等參考資料,盡可能詳述沒畫出來、不知道怎麼畫的部分,我們就會協助將需求畫進3D檔案內,再於線上會議時,直接開啟3D檔案,用檔案跟客戶進行詳細說明,確認所有需求都有被記錄在圖面當中。
除此之外,我們也會根據最新檔案提供最終報價,報價單上除了會標註出規格,也會條列客戶的所有需求,讓客戶再次確認報價單和施作工項。
但無論客戶提供的原始圖檔是哪種格式,迎盛都會依照廠內的製程重新繪製完全符合客戶需求的3D最終版圖面,作為廠內生產的圖形依據。有時客戶會要求我們提供這個版本給他們存檔,然而這個檔案是依照迎盛的設備、技術、人員等多方狀態所繪製而成的,他廠不見得能完全復刻。
此外,也牽涉到圖面的著作權,除非報價時有提出買斷圖面版權的需求,否則迎盛最後僅會交付工件,不會連同圖面一起交付。
也有一些時候,由於客戶要製作的是新產品,因此缺乏完整的經驗,就會設計出實務上無法製作的圖面,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圖面就會告知客戶哪些地方有問題、無法施工,提供修改建議。
如果客戶堅持不改,迎盛就會婉拒合作,畢竟我們無法信口雌黃,做不出圖面要求的產品,就不能接單。
除非客戶願意承擔風險,同意放手一搏讓我們盡量嘗試,迎盛才會承接。完成之後再找客戶討論,成品與圖面的差距,圖面是否需要修改,並和客戶的品質控管人員討論允許誤差的數值和範圍。
不過畢竟是從未做過的產品,所有人都缺乏經驗,因此成品也有相當高的機率與圖面相去甚遠,因此迎盛團隊會預先做好心理建設,也會事先通知各個單位,當成果不如預期時,要如何與客戶交代。
人員溝通:靜候客戶內部取得共識,不擅妄作決定
迎盛合作的客戶多是知名跨國企業,因此內部人員溝通的過程,以及決策的流程也會比較繁瑣,我們要面對的,也不僅只有採購這個單一窗口,也會與客戶的工程師、品質人員聯繫。
當人員一多,意見就難以快速達成一致,這很正常,所以迎盛作為供應商和代工的角色,就必須先請教品質人員的建議,再蒐集工程師及各方想法和意見,進行統整,最終尋求採購定奪,因為沒有客戶採購的同意,我們不能擅自做決定。
有實體工件,雙方還會有溝通困難嗎?如何排除?
迎盛以逆向工程丈量、拆解工件,重建圖面投入製造。
研發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客製化產品,溝通上會遭遇困難,是可預料的必然狀況。但若已經有實體工件存在了,雙方還需要溝通哪些項目?溝通還會遇到阻礙嗎?迎盛又是如何排除溝通上的困難呢?
若客戶已經有實體工件,雙方還是有可能會遇到生產上的困難。因為客戶很有可能:
- 手上有的工件,並非自家生產,而是別人家的產品,因此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製作
- 想改良現有的產品
- 無論是上面哪種狀況,該工件都不是迎盛生產過的品項
所以即便工件肉眼可見、觸手可得,若遇到上述的狀況,對迎盛來說,依然得要從零開始。但唯一的好處是可以一一丈量尺寸、仔細確認工法。若情況許可,甚至會拆解工件,進一步了解產品的構成方式。
在迎盛,我們稱這樣的作法為「逆向工程」,也就是從成品回推可能的製造方式,再用我們自行丈量和評估所獲得的數據,重新畫一組圖面,並依圖面施工,實際比較是否和對照組有所差異,若有差異,就再微調;如相差無幾,獲得客戶認可後,就會正式投入生產。
有實體工件,對迎盛來說,挑戰相對較小一些。因為這代表市面上已經有產品流通,過去迎盛可能做過類似的產品,在工法技術層面來說,有許多過去的經驗可以沿用或替代,也能藉此權衡成本與品質,協助客戶運用最少的資源,將品質最佳化。
若您手上已有實體工件,卻缺乏圖面、製程資訊,歡迎聯絡我們,讓迎盛協助您啟動逆向工程、重建圖面,打造符合製造現實的客製解決方案。
點此填寫詢價表單,由專人與您聯繫。
資料出處
- 迎盛設計部暨製造部經理楊斐雯口述。邱鈺玲整理。
企劃、選題|李品伊、陳鈺涵、邱鈺玲
採訪、撰稿|邱鈺玲
審稿、校對|楊斐雯、李品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