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從事甚麼樣的職業、與該職業是否匹配,有時性格、行事作風,甚至是走路的方式,都能略知一二。
眼前的郭美真,雖然嘴上說自己很緊張、還很努力做了事前準備,但她語速很快,感覺相當健談,一點都不像第一次接受訪問的人。除了講話很快,她的走路速度更快。個子嬌小的她,常常讓許多身形比她高壯的人都跟得很辛苦,往往要追在她後面小跑步。
「她走路很快吼?」是整段採訪中,其他同仁最常問筆者的話。
別人跟不上她、總追在她身後跑,但她之所以總是來去匆匆,是因為她要追趕的東西很殘酷,是一刻也不停留的「時間」。
她的工作,使她永遠著眼於之後的交期,總是活在未來,不在當下。
精密工件的幕後推手
郭美真,目前是迎盛「製造部生產管理課」的組員,在進入迎盛之前,就已經有7年的生產管理資歷,可謂經驗相當豐富。但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接觸生產管理業務,最早她曾是塑膠廠的作業員,因為那份工作,讓她發現自己實在無法承受單調又缺乏變化的工作內容,更喜歡有變化、有挑戰的工作。
於是在朋友的轉介之下轉換跑道,成為「生產管理」,從助理開始做起,一做就是7年,再加上迎盛的任職時間,郭美真已經擁有超過10年的生產管理經驗。
「生產管理」四個字看來輕描淡寫,而且有些人說不定還會以為這個職位是品質管理,但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專業。生產管理是板金製造廠內非常重要的角色,因為他們負責「管理生產流程」,掌管著所有資源、人力和時間的調度。
雖然發想、設計精密工件是一項相當難能可貴的技術,但要「化抽象為現實」,變成看得到摸得到的成品,並準時交件,完全仰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調度能力。
生產管理是精密工件的幕後推手,而在層層細碎工項中,每個都是變數,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,突發事件一發生就要馬上處理。所以郭美真才養成了「快、狠、準」的工作習慣,成為廠內人人熟知的「急驚風」。
「在板金業當生管其實挑戰性很高,因為工項很雜、很細,而且有些工序還要委外,像我就有負責和外部廠商接洽,所以每個東西都要記,腦容量要很大,不過是我自己想要學啦。」郭美真笑說:「而且不只要記得多、腦筋還要動得快,因為小零件太多、工序太多,材質也很多,所以做這個職業,真的不會失智耶!」
數據管理雖然精準,但生管仍要有「菩薩心」
雖然每天要思考很多事情不會失智,但一天到晚追著時間跑的壓力,往往會讓某些生管「失去耐性」,變成脾氣暴躁、對同仁大吼大叫的人。
郭美真過去曾親眼看過那樣的生管,但她說迎盛的企業文化和別處很不一樣,就算真的因為工作吵架,也很快就會和好,是很就事論事的環境。而她也盡力做到理解同仁的狀態,一起找到解決辦法,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「其實生管和其他同仁溝通,有時候很像哄小孩。」郭美真說:「偶爾會聽到同仁抱怨,但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,所以聽完之後也會安慰他們。大家都只是想要聽好話,所以就不要硬碰硬、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溝通。像菩薩一樣,多做好事、多說好話,事情就會進行得很順利。」
在高科技時代,許多傳統製造業,也紛紛引進擁有大數據管理系統的機器,透過每天統計各項數字,就能精準掌控工廠稼動狀況、分配產能,迎盛也是如此,因為這是必然的產業趨勢。
可是,這難道意味著「生產管理」未來會被取代嗎?
在無人化廠房還未在台灣普及之前,在一間滿是人類員工的廠房,每個人每天的狀況都不一樣,像郭美真這樣,懂得動之以情、適時了解彼此、同理對方的處境,也是管控生產進度時,相當必備的技能,更是科技難以取而代之的能力。
與冰冷機器一起工作,職場環境卻充滿溫暖
透過就事論事、相互體諒,郭美真無需大發脾氣,也能和同事同心協力,完成一項又一項艱難的考驗,這對她來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因為她從未感受過如此溫暖有愛的職場環境,所以剛進公司時,她也曾質疑總經理期望打造「幸福企業」的願景,一度覺得那不過就是資方最愛掛在嘴邊的口號而已。
「我那時候想說,所謂的幸福企業是怎樣?有員工咖啡廳就很幸福嗎?」她分享當時的心聲。
然而隨著時間過去,每天與同事主管互動、觀察公司制度的改善,郭美真一掃初期的疑慮,感受到這間整日和冰冷機器為伍的公司,是多麼溫暖。
「你知道我們第一線的工作人員,他們的工作環境是有冷氣吹的嗎?因為總經理希望他們能像坐辦公室的同仁一樣,有好環境,才會有好產能。這件事情讓隔壁工廠的員工多羨慕啊!夏天的時候,他們常常要我們不要關門,希望我們分一點冷氣給他們吹。」她笑說。
除此之外,公司舉辦的活動,也讓郭美真感受到潛藏的用心。
「像之前有推廣過『有禮貌運動』,別人我不知道,但我自己很明顯感受到工作氛圍的改變。那個運動就是希望員工彼此見到面的時候,不管是否同部門、是否熟識,見到就是要打招呼。」
她說明:「一開始當然大家都很害羞尷尬,但久了之後也習慣了,連外籍同仁也會跟我們說早安,那種人和人的距離就被拉近了,我們生管要去巡廠的時候,也變得輕鬆很多。」
「有禮貌運動」舉辦前後的鮮明對比,讓郭美真親身體會到活動如何改變公司運作的效率,也因此後續公司辦的活動,她都非常積極參與。
「出來工作這麼久,我知道很多公司不會辦這些活動,但我認為這些活動背後,都有潛移默化的意義在其中,會讓公司一點一點地改變。」她分享自己的觀察:「像之前有辦過益智遊戲活動,讓不同部門的人組隊解題,這就是希望員工能和不同部門的人交流、一起解決問題,讓員工能和每個人都能合作,不要只用自己部門的角度看事情,我認為是這樣。」
由於待過很多不同的公司,體驗過不同的公司文化,所以這些看似團康遊戲的活動,都讓郭美真格外珍惜。
或許是因為郭美真總在「追追追」,追趕交期、著眼未來,所以團康活動,是少數她可以忘記交期、慢下步調,活在當下,享受單純愉悅的充電時刻。所以,她才特別重視這些短暫卻珍貴的時光。
充飽電後、重整旗鼓,她又要再繃緊神經,和未來交手,完成一項又一項的艱難挑戰。
專題企劃|李品伊、陳鈺涵
採訪、撰稿、攝影|邱鈺玲
審稿、校對|郭美真、李品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