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由Adobe Firefly人工智慧軟體生成,如有侵權,歡迎與我們聯繫
從1992年開始,台灣開始從東南亞國家引進移工,32年來,這一個群體已經成為了75萬的台灣新住民,默默地在台灣各行各業貢獻,尤其是傳產、製造業和社福業,都能看見他們勞動的身影。
但隨著時間的過去,台灣面臨少子化、高齡化等挑戰,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,因此2024年開始有了「引進印度移工」的討論。
儘管目前雙方僅簽訂MOU,也還未確定引進時程,就算確定日程,也會先採取小規模試辦,不過仍然引起了各行業的軒然大波和熱烈議論。
身為製造業的一環,板金業的未來,勢必與這個議題息息相關,屆時板金業該如何應對?對此,迎盛將分享我們歷年來應對移工問題的經驗。
引進移工的挑戰:跨文化管理
截至目前為止,即便移工身影在台灣已經長達32年,許多遠離家鄉的移工,甚至都在此落地生根,成為新住民、孕育新二代,但擁有對於不同語言和文化的移工,在台灣生活和工作仍然會面臨歧視和衝突,而這也是許多企業雇主,被問及是否引進移工時,最頭疼的課題。
也因此,就算台灣並非頭一次引進外籍移工,也有了很成熟的相關人力產業鏈,在面對與東南亞文化截然不同的印度移工時,還是有反對的聲浪。
確實,要管理來自不同國家的員工,會遭遇重重困難,迎盛當然也遇過。
語言和文化價值,是溝通的一切基礎,當來自三四個不同國家的人,聚在一起工作,難免會以本位主義的角度,用自己習慣的方式,解讀外人的話語和行為,但也因為這樣的本能慣性、缺乏同理,就會產生誤會和衝突。
過去,迎盛的白鐵氬焊區,曾有來自泰國和印尼的同仁,因在釐清圖面對錯的過程中,發生了口角衝突。這也讓我們意識到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,大多時候,無論國籍,員工們都只是求好心切,但礙於無法用最熟悉的母語表達,急於讓對方理解自己想法的過程和行為,容易讓人誤解成動怒。
所以,後來公司一致要求,若同仁之間對於工作有任何意見相左之處,務必先請示主管,而非先擅自私下解決,以免造成同仁或部門間的對立,影響士氣,進而影響工作品質。經過這般協調之後,就再也沒有類似的衝突發生。
外籍同仁之間,因語言文化不同,會產生衝突,那和台籍同仁之間,難道就不會嗎?
在迎盛,台籍員工都很了解第一線工作勞動的辛苦,也明白這些工作,都是大部分台灣年輕人不願承擔的工作。雖然這些工作都是勞力密集的基礎工作,但每一項工作都必須有人執行,生產才能順利完成。
所以在迎盛,不僅沒有種族歧視的狀況發生,台籍幹部們甚至巴不得傳授技術給他們,讓認真勤勞的外籍同事,能夠傳承他們的經驗。也有在迎盛待了很久的外籍同仁,非常無私地教導新進的台籍員工,讓他們能盡快進入狀況,融入職場環境。
迎盛做了反直覺的決定:通過RBA認證
正如前述,台灣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從事這些勞力密集的工作,大多是因為職業的刻板印象、職業傷害、薪資成長幅度等因素。因此企業引進外籍移工,多半都是為了節省高昂的人力成本,讓產線順利運行。
但迎盛卻反其道而行,選擇要花更多成本的RBA認證,獲取外國人才。
所謂的RBA認證,是責任商業聯盟(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)的簡稱,最早是由幾家電子業者,於2004年共同創立的非營利組織。由於當時全球化商業行為已相當盛行,將業務外包給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國家,已經十分常見,但同時也衍生出不少剝削、壓榨勞工的行為,因此RBA成立的宗旨,就是為了守護全球供應鏈中的勞工權益和福祉。
凡是RBA的成員,就必須遵守共同的行為準則,這當中,除了上述的首要原則外,針對勞工的年齡、工時、薪資、勞動環境等,都有相當明確且詳細的規定。企業成員不僅需要嚴加遵循,還需經過RBA的培訓和評估工具,改善企業內部在職場環境、道德責任中仍須加強改善的部分。
由於迎盛是許多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夥伴,因此也必須跟隨他們企業發展的腳步與視野,接受已是RBA成員的客戶監督,和CMA客戶管理稽核,才能跟著成為RBA的一員。
但要通過RBA,首要原則就是,雇主需承擔移工在工作之前所要花費的一切事前費用,包含:從母國來台的貸款、護照、簽證、交通、食宿、健康檢查、仲介費、職前訓練等項目,林林總總至少需要200萬新台幣。
此外,至少還要滿足以下三大項目:
- 勞工權益:企業需要遵守所有適用的國家法律、法規和標準,確保員工有公平的待遇和尊重人權的勞動環境。同時,禁止強迫勞動和童工、保障員工的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。
- 環境責任:企業需要遵守所有適用的環境法規和標準,採取必要環保措施, 減少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。
- 遵守適用的商業法和國際標準:包括反貪腐、反賂、反壟斷等方面的規定。
事前成本的挑戰很嚴峻、審查的標準很嚴苛,但雇主在真正取得外籍勞動力之前,還需面臨一項巨大風險,就是移工中途解約或逃逸,若真的發生,前述的成本投入,就會瞬間化為烏有。
但對於人力的投資,是誠意和信任的展現,迎盛相信風險必然存在,但我們更相信外籍人才能看見我們的心意,因此決定放手一搏、接受挑戰,最終,迎盛在2022年,順利取得RBA Non-VAP認證。
通過RBA認證後,值得嗎?
圖片由Adobe Firefly人工智慧軟體生成,如有侵權,歡迎與我們聯繫
看到這邊,想必會想問:為了尋找外籍員工,付出這麼多,真的值得嗎?
先說結論,非常值得。
迎盛認為,招募新血時,無論是外籍移工還是高階人才,都是一樣的,我們不應只以技術能力優劣論斷一個員工的價值。公司主動付出薪酬福利,就算招募對象不是尖端技術的人才,仍然能找到一群工作態度絕佳、忠誠度極高的好幫手。光是能讓勞動密集的產線保持穩定、低流動率的狀態、不必花大量時間反覆招募、訓練,就已經是相當大的收穫。
我們發現,執行RBA機制後,在「移工零付費」的誘因下,迎盛在海外的品牌聲量明顯高出很多。仲介協助選才時,也會更謹慎把關移工的背景和素質。同時,仲介也會跟移工說明,需要具備的工作態度與條件,所以,在此機制下,無論是仲介、入職後的新移工,配合的意願、態度、忠誠度與穩定度都有顯著提升。
而在RBA機制引進前入職的移工,迎盛也協助全額支付仲介費、居留證護證換證費、體檢費等開銷,如此溯及既往,就是希望盡可能平等對待,讓他們看見公司惜才的誠意。
除了招募人才可藉此獲得極大的好處之外,企業形象和公司治理部分,RBA認證也帶來許多優勢。
從商業角度來看,由於RBA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組織之一,許多國際大廠都是組織成員,因此獲得認證,可提升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、獲得認可,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,也能藉此吸引理念相同的潛在客戶。尤其近幾年,全世界對企業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的關注逐漸提高,此舉能讓公司更快與世界接軌,和先驅同行。
在公司治理的方面,因為RBA對於勞工權益、工作安全條件與職場環境、環境保護以及商業道德等議題的標準與風險評估機制,嚴苛程度都遠高於台灣法規,因此讓公司在各層面上的管理與效率,都能大幅提升。
取得RBA認證後,我們十分確信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。若未來真的確認印度移工可加入合作行列時,迎盛也會以相同的流程和態度,迎接未來的工作好夥伴!
資料出處:
企劃、選題|李品伊、陳鈺涵、邱鈺玲
採訪、撰稿|邱鈺玲
審稿、校對|楊斐雯、李品伊